yú
渔
rén
人
zhī
之
lì
利
渔人之利
(1) 见“鹬蚌相争,渔人得利”
⒈ 谓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,而从中轻易取得的利益。参见“渔人得利”。
引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毛烈也晓得陈祈有三个幼弟,却独掌着家事,必有欺心毛病,他日可以在裡头看景生情,得些渔人之利。”
毛泽东《反对投降活动》:“他们纵容日本侵略中国,自己‘坐山观虎斗’,以待时机一到,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,借收渔人之利。”
比喻双方争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获利。参见「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」条。
【解释】渔人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【出处】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,得些渔人之利。”
【示例】毛泽东《反对投降活动》:“以待时机一到,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,借收渔人之利。”
【近义词】渔翁得利
【语法】渔人之利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
渔(漁)
⒈ 捕鱼:渔业。渔翁。渔村。渔船。渔网。渔民。渔汛。渔歌。渔火。竭泽而渔。
⒉ 谋取,夺取不应得的东西:渔夺。渔利。渔色(猎取美色)。
⒊ 姓。
fishing
形声:从氵、鱼声
人
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:人类。
⒉ 别人,他人: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人热诚。
⒊ 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:丢人,文如其人。
human、man、people、person、human being、fellow、individual、soul
己、我
象形:像侧面站立的人形
man; people; mankind; someone else
之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
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
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; it, him her, them; go to
利
⒈ 好处,与“害”“弊”相对:利弊。利害。利益。利令智昏。兴利除弊。
⒉ 使顺利、得到好处:利己。利用厚生(充分发挥物的作用,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)。
⒊ 与愿望相符合:吉利。顺利。
⒋ 刀口快,针尖锐,与“钝”相对:利刃。利刀。利剑。利落。利口巧辩。
⒌ 从事生产、交易、货款、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:利息。利率(
)。一本万利。⒍ 姓。
benefit、favourable、profit、sharp
本、钝、害、弊
会意:从刂、从禾
gains, advantage, profit, mer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