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但,不止。
⒈ 不但,不止。
引元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一折:“封家姨也,则不俺思凡。”
元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二折:“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,便这富的每也争。”
元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三折:“我解放了俺哥哥,则不俺哥哥一个人,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。”
超出某一特定范围或数目,不只是。元.高文秀《黑旋风.第三折》:「我解放了俺哥哥,则不俺哥哥一个人,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。」元.武汉臣《老生儿.第二折》:「孩儿也。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,便这富的每也争,待老夫亲自问他,您每且休闹者。」也作「不止」、「不则」。
则(則)
⒈ 模范:以身作则。
⒉ 规程,制度:规则。总则。原则。细则。
⒊ 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
⒋ 表示因果关系,就,便:闻过则喜。
⒌ 表示转折,却:今则不然。
⒍ 表示肯定判断,乃,是:此则余之罪也。
⒎ 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数字后,列举原因或理由:一则房子太小,二则参加的人数多。
⒏ 与“做”相近(中国宋、元、明代小说、戏剧里常用):则甚(做什么)。
⒐ 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:新闻两则。
criterion、follow、rule、standard
会意
rule, law, regulation; grades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