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五族五族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五族

拼音 wǔ zú 注音 ㄨˇ ㄗㄨˊ
拼音 wǔ zú 注音 ㄨˇ ㄗㄨˊ
结构 (单一结构) (左右结构)
五族的意思
词语解释:

指族诛本人、两弟及两妻家。

谓五服(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)内的亲族。

辛亥革命后曾称五个民族为“五族”。

引证解释:

⒈ 指族诛本人、两弟及两妻家。

《汉书·酷吏传·王温舒》:“光禄勋徐自为曰:‘悲夫!夫古有三族,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!’”
颜师古注:“温舒与弟同三旅,而两妻家各一,故为五也。”

⒉ 谓五服(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)内的亲族。

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而今党人錮及五族,既乖典训之文,有谬经常之法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晋纪安帝隆安元年》:“收杀觚者高霸程同,皆夷五族。”
胡三省注:“五族,谓五服内亲也。”

⒊ 辛亥革命后曾称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五个民族为“五族”。

国语词典:

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合称为「五族」。

词语翻译
德语
fünf ethnischen Minderheiten, welche China gründeten (V)​
网络解释:

五族

  • (1).指族诛本人、两弟及两妻家。《汉书·酷吏传·王温舒》:“光禄勋 徐自为 曰:‘悲夫!夫古有三族,而 王温舒 罪至同时而五族乎!’” 颜师古注:“ 温舒与弟同三旅,而两妻家各一,故为五也。”
  • (2).谓五服(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)内的亲族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而今党人锢及五族,既乖典训之文,有谬经常之法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纪安帝隆安元年》:“收杀觚者高霸程同,皆夷五族。” 胡三省注:“五族,谓五服内亲也。”
  • (3).辛亥革命后曾称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五个民族为“五族”。清帝退位诏书明确提出:“仍合满、汉、蒙、回、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”,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,旗面为按顺序是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横长方条,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。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wǔ

    基本字义

    wǔ(ㄨˇ)

    ⒈  数名,四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国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)。五帝(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,通常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岭(指越城岭,都庞岭,萌渚岭、骑田岭、大庾岭)。五岳(指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,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)。五脏(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)。

    ⒉  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6”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cinque、five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二、从

    English

    five; surname

    读音:zú

    基本字义

    zú(ㄗㄨˊ)

    ⒈  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:族规。族长。家族。

    ⒉  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:种族。

    ⒊  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,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、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:民族。

    ⒋  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

    ⒌  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:芳香族。

    ⒍  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亲、妻家的人都杀死:族灭。

    ⒎  聚合,集中:云气不待族而雨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 group of thing with common features、clan、family、race、strain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箭矢射向大旗,表聚集

    English

    a family clan, ethnic group, tribe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