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世族。 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。在政治、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。士族制度于南北朝时最盛,至唐末渐趋消亡。
引《晋书·许迈传》:“许迈字叔玄,一名映,丹阳句容人也。家世士族,而迈少恬静,不慕仕进。”
《北史·裴让之传》:“杨愔每称叹曰:‘ 河东士族,京官不少,唯此家兄弟,全无乡音。’”
《资治通鉴·后唐庄宗同光元年》:“晋王下教置百官,於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,欲以为相。”
⒉ 泛指读书人,士类。
引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近在并州,有一士族,好为可笑诗赋。”
唐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:“朱滔括兵,不择士族,悉令赴军。自閲於毬场,有士子容止可观,进趋淹雅。 滔召问之曰:‘所业者何?’曰:‘学为诗。’问:‘有妻否?’曰:‘有。’即令作寄内诗,援笔立成。”
南北朝重门阀,缙绅之家,自成一特殊阶级,以别于庶民,称为「士族」。在政治、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。
士
⒈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士族。士大夫。
⒉ 旧时指读书人:士子。士民。学士。
⒊ 未婚的男子,泛指男子:士女。
⒋ 对人的美称:志士。烈士。女士。
⒌ 军衔的一级,在尉以下;亦泛指军人;上士。士兵。士卒。士气。
⒍ 称某些专业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
⒎ 姓。
bachelor、person、scholar、soldier
会意:从一、从十
scholar, gentleman; soldier
族
⒈ 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:族规。族长。家族。
⒉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:种族。
⒊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,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、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:民族。
⒋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
⒌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:芳香族。
⒍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亲、妻家的人都杀死:族灭。
⒎ 聚合,集中:云气不待族而雨。
a group of thing with common features、clan、family、race、strain
会意:箭矢射向大旗,表聚集
a family clan, ethnic group, tr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