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īng
惊
zhé
蛰
惊蛰
(1) 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3月5、6或7日
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公历3月5,6或7日。此时气温上升,土地解冻,春雷始鸣,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,故名。
引《逸周书·周月》:“春三月,中气,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。”
唐韦应物《田家》诗: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”
宋苏辙《游景仁东园》诗:“新春甫惊蛰,草木犹未知。”
《解放日报》1980.3.7:“农谚说:‘惊蛰麦直’,‘惊蛰,蛇虫百脚开食’,节气到了惊蛰,大地回暖,三麦拔节,毛桃爆芽,杂草返青,百虫苏醒开食,开始有雷声和蛙鸣。”
⒉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。
引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:“抑若春霆发响,而惊蛰飞竞;潜龙浮景,而幽泉高镜。”
李善注引《吕氏春秋》:“闻春始雷,则蛰虫动矣。”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,此时正值春天,气温回升,蛰居的动物惊醒,开始活动,故称为「惊蛰」。旧称为「启蛰」。
惊(驚)
⒈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:惊车。惊群。马惊车败。
⒉ 害怕,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:惊恐。惊骇。惊愕。惊惶。惊诧。惊遽。惊厥。惊悟。惊心动魄。惊惶失措。惊世骇俗(言行出奇,使世人惊恐)。
⒊ 震动:惊动。惊扰。惊堂木。打草惊蛇。
⒋ 出人意料的:惊喜。
be frightened、shock、surprise
frighten, surprise, startle
蛰(蟄)
⒈ 动物冬眠,藏起来不吃不动:入蛰。惊蛰。蛰伏。蛰虫。蛰居(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,不出头露面)。蛰藏(
)。hibernate
形声:从虫、执声
to hibern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