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干碍干碍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gān

ài

干碍

拼音 gān ài 注音 ㄍㄢ ㄞˋ
拼音 gān ài 注音 ㄍㄢ ㄞˋ
结构 (单一结构) (左右结构)
干碍的意思
词语解释:

干碍gān ài

(1) 干连;牵连;妨碍

干碍前程
concern,hinder
引证解释:

⒈ 妨碍;关涉。

三国蜀诸葛亮《正议》:“况以数十万之众,据正道而临有罪,可得干碍者哉!”
宋张载《经学理窟·诗书》:“民虽至愚无知,惟於私己然后昏而不明,至於事不干碍处则自是公明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十四回:“初时又不认得管营,向后我将按酒入去,只听得差拨口里訥出一句‘ 高太尉 ’三个字来,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?”
同“干碍”。 明唐顺之《牌》:“其近城房屋,苟非倭患逼近,及与城垣委实干碍,不许轻易折毁,使民无所栖。”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买<小学大全>记》:“藏书和别项著作,实在不少,但其实也并无什么干碍之作。”

国语词典:

关系、妨碍。

网络解释:

干碍

  • 干碍,指干连;牵连;妨碍。
  • 语出诸葛亮 《正议》:“况以数十万之众,据正道而临有罪,可得干碍者哉!”
  • 注音:gān ài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gān

    基本字义

    干(乾)gān(ㄍㄢ)

    ⒈  触犯,冒犯,冲犯:干扰。干涉。干预(亦作“干与”)。森然干霄。

    ⒉  追求,求取,旧指追求职位俸禄:干禄。干仕。

    ⒊  关连,涉及:干系。互不相干。

    ⒋  盾,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:大动干戈。

    ⒌  古代用以记年、记月、记日、记时(亦作编排次序)的十个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:天干。干支。

    ⒍  涯岸,水边:“河之干兮”。

    ⒎  个数:若干。

    ⒏  没有水分或水分少:干燥。干旱。干枯。干柴。豆腐干。

    ⒐  枯竭,尽净:干尽。干杯。

    ⒑  徒然,白白地:干着急。

    ⒒  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,拜认的亲属:干亲。

    ⒓  〔干将(jiàng)〕古剑名。

    ⒔  姓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干(幹)gàn(ㄍㄢˋ)

    ⒈  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躯干。干线。

    ⒉  做:干事。说干就干。

    ⒊  有才能的,善于办事的:干才。干员。干练。

    ⒋  方言,坏、糟:事情要干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do、work、able、dry、empty、for nothing、doing

    相关字词

    做、搞、湿

    造字法

    原为形声

    English

    oppose, offend; invade; dried

    读音:ài

    基本字义

    碍(礙)ài(ㄞˋ)

    ⒈  妨害,限阻:妨碍。阻碍。碍事。障碍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hinder、obstruct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

    English

    obstruct, hinder, block, deter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