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威
(1) 指武将的威风
⒈ 虎身上一种骨头的名称。
引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毛篇》:“虎威如乙字,长一寸,在脇两旁皮内,尾端亦有之。佩之临官佳;无官,人所媢嫉。”
宋黄休复《茅亭客话·李吹口》:“虎有威,如乙字,长三寸许,在胁两旁皮下。取佩之,临官而能威众,无官佩之,无憎疾者。”
按,二说微异。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一回:“大凡是个虎,胸前便有一块骨头,形如乙字,叫做虎威,佩在身上,专能避一切邪物。”
⒉ 威武的气概。
引唐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二篇三:“他一叫唤起来,真是有咆哮生风的虎威。”
⒊ 犹威吓。
引清李渔《奈何天·醉卺》:“[丑喜介]妙哉!妙哉!被我一阵虎威,弄得他伏伏贴贴。”
⒋ 旧时对武人的敬称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今日小弟陈达不听好言,误犯虎威,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,无计恳求。今来一逕就死。”
⒌ 汉代西京警夜的更署名。
引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次有天禄、石渠,校文之处;重以虎威、章沟,严更之署。”
吕延济注:“虎威、章沟皆更署名。”
⒍ 三国蜀都门名。
引《文选·左思<蜀都赋>》:“内则议殿、爵堂,武义、虎威宣化之闥。”
刘良注:“议殿、爵堂,殿堂名也; 武义、虎威,二门名也。”
形容武将勇猛威风的气概如同老虎般凶猛。
虎
⒈ 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险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虎穴(喻危险境地)。虎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虎狼(喻凶残的人)。虎头蛇尾。虎踞龙盘。龙腾虎跃。
⒉ 勇猛、威武:虎将。虎势。虎劲。虎威。虎虎。虎气。
⒊ 古同“唬”,威吓。
⒋ 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
tiger
象形
tiger; brave, fierce; surname
威
⒈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:威力。威风。权威。
⒉ 凭借力量或势力:威胁。威慑。
by force、might、power
形声:从女、戌声
pomp, power; powerful; domin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