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家
1. 先秦的一个思想流派,以申不害、商鞅、韩非为代表,主张法制,反对礼治。
2. 有法度的世臣。
⒈ 守法度的世臣。
引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
朱熹集注:“法家,法度之世臣也。”
⒉ 古代的思想流派之一。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、子产,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、商鞅、申不害、慎到等人, 战国末韩非集法家学说的大成。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,反对贵族特权,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。
引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法家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於法,则亲亲尊尊之恩絶矣。”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法家者流,盖出於理官,信赏必罚,以辅礼制。”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“秦始立奏,而法家少文。”
胡适《四论问题与主义》:“又如法家的势力,虽然被儒家征服了,但以后的儒家,便不能不承认刑法的功用。”
⒊ 犹方家。
引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李远》:“﹝李远等﹞各有赋诗,后来颇为法家所短。”
⒋ 指包揽诉讼或专写状词之人。
引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次日天明, 程朝奉早早梳洗,讨些早饭喫了。请个法家商量,做定了状词。”
⒌ 犹僧家。
引南唐陈陶《题居上人法华新院》诗:“鐘唄成僧国,湖山称法家。”
战国时的学派,为九流之一。以尚法明刑为主,以李悝、商鞅、韩非等人为代表。
法
⒈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,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:法办。法典。法官。法规。法律。法令。法定。法场。法理。法纪。法盲。法人(“自然人”的对称。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,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)。法制。法治。犯法。守法。合法。宪法(国家的根本大法)。政法。奉公守法。逍遥法外。
⒉ 处理事物的手段:办法。设法。手法。写法。
⒊ 仿效:效法。
⒋ 标准,规范,可仿效的:法式。法帖。
⒌ 佛家的道理:佛法。法号。法轮。法像。法门。
⒍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:法师。法器。法事。
⒎ 指“法国”:法文。法式大菜。
⒏ 姓。
divisor、follow、law、standard
会意:从氵、从去
law, rule, regulation, statute; France, French
家
⒈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:家庭。家眷。家长(
)。家园。家谱。家塾。家乡。家风。家训。家规。家喻户晓。如数家珍。⒉ 家庭所在的地方:回家。老家。安家。
⒊ 居住:“可以家焉”。
⒋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、亲属:家祖。家父。家翁。家母。家慈。
⒌ 家里养的,不是野生的:家畜。家禽。
⒍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:酒家。农家。
⒎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行(
)家。作家。科学家。⒏ 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道家。墨家。纵横家。诸子百家。
⒐ 量词,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:一家人家。
⒑ 姓。
家
⒈ 词尾,指一类的人:老人家。
⒉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:水生家
家
⒈ 词尾,同“价”:整天家。成年家。
a school of though、a specialist in certain field、family、home、tame
野
会意:从宀、从豕
house, home, residence; fami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