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伏甲伏甲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jiǎ

伏甲

拼音 fú jiǎ 注音 ㄈㄨˊ ㄐ一ㄚˇ
拼音 fú jiǎ 注音 ㄈㄨˊ ㄐ一ㄚˇ
结构 (左右结构) (单一结构)
伏甲的意思
词语解释:
谓埋伏武士或军队。
引证解释:

⒈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。

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楚子伏甲而饗蔡侯於申,醉而执之。”
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杂志二》:“谋伏甲梁氏之宫,须其入以杀之。”
金萧贡《悲长平》诗:“秦兵伏甲武安西, 赵将非材战士携。”

国语词典:

暗中埋伏的兵甲。

网络解释:

伏甲

  • 伏甲,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fú jiǎ,解释为埋伏武士或军队。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fú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ú(ㄈㄨˊ)

    ⒈  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    ⒉  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    ⒊  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    ⒋  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    ⒌  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    ⒍  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    ⒎  姓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亻、从犬

    English

   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

    读音:jiǎ

    基本字义

    jiǎ(ㄐ一ㄚˇ)

    ⒈  天干的第一位,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:甲子。花甲(六十岁的人)。

    ⒉  居于首位的,超过所有其它的:甲等。

    ⒊  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:一甲(名为“进士及第”);二甲(名为“进士出身”);三甲(名为“同进士出身”)。

    ⒋  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,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:盔甲。甲兵。甲士。

    ⒌  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:甲板。装甲车。

    ⒍  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:龟甲。

    ⒎  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:指甲。

    ⒏  旧时户口编制单位:保甲。甲长。

    ⒐  植物果实的外壳:甲坼(外表裂开)。

    ⒑  古同“胛”,肩胛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rmour、first、nail、shell

    造字法

    指事

    English

    armor, shell; fingernails; 1st heavenly stem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