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子
(1)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,共六十年
(2)岁月,年岁
⒈ 甲,天干的首位;子,地支的首位。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递次相配,如甲子、乙丑、丙寅之类,统称甲子。从甲子起至癸亥止,共六十,故又称为六十甲子。古人用以纪日或纪年。
引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大橈作甲子, 黔如作虏首。”
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记称大橈作甲子, 隶首作数。二者既立,以比日表,以管万事。”
刘昭注引《月令章句》:“大橈探五行之情,占斗纲所建,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,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,枝干相配,以成六旬。”
唐韩愈《息国夫人墓志铭》:“元和七年甲子,日南至,以疾卒。”
清黄宗羲《历代甲子考》:“按歷代甲子,自鲁隐公元年己未以下,载籍皆可考据,无有异同。”
⒉ 泛指岁月,光阴。
引唐杜甫《春归》诗:“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”
元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一折:“叹人间甲子须臾,眨眼间白石已烂。”
明高启《樵》诗:“逢仙休看弈,甲子易駸駸。”
⒊ 年岁;年龄。
引前蜀贯休《赠轩辕先生》诗:“略问先生真甲子,只言弟子是刘安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四相公》:“尝问其甲子,殊不闻记忆,但言见黄巢反,犹如昨日。”
萧三《祝保罗·罗伯逊六十大寿》诗:“祝福你长生不老,重添甲子。”
⒋ 季节;岁序。
引唐高适《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》诗:“岁时当正月,甲子入初寒。”
唐杜甫《重简王明府》诗:“甲子西南异,冬来只薄寒。”
⒌ 天干地支。借指人命八字。
引宋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·黄国》:“华父熟於典故,又好谈命,知人甲子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九山王》:“适村中来一星者,自号‘南山翁’,言人休咎,了若目覩,名大譟。 李召至家,求推甲子。”
⒍ 指日历。
引唐刘知几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:“夫起居注者,编次甲子之书,至於策命、章奏、封拜、薨免,莫不随事记録。言惟详审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那猴在山中……夜宿石崖之下,朝游峰洞之中。真是‘山中无甲子,寒尽不知年’。”
清侯方域《倪云林十万图记》:“云林为吴人,尚仍至正甲子,其不忘所自如此。”
高旭《癸丑元旦》诗:“新朝甲子旧神州,老子心期算略酬。”
古代以干支纪日或纪年。甲为十干之首,子为十二支之首,干支次第相配,可配成甲子、乙丑、丙寅……癸亥共六十种,统称为「甲子」。亦作为一周纪的名称,如用以 纪年,则一周纪六十年称为「一甲子」。
甲
⒈ 天干的第一位,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:甲子。花甲(六十岁的人)。
⒉ 居于首位的,超过所有其它的:甲等。
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:一甲(名为“进士及第”);二甲(名为“进士出身”);三甲(名为“同进士出身”)。
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,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:盔甲。甲兵。甲士。
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:甲板。装甲车。
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:龟甲。
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:指甲。
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:保甲。甲长。
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:甲坼(外表裂开)。
⒑ 古同“胛”,肩胛。
armour、first、nail、shell
指事
armor, shell; fingernails; 1st heavenly stem
子
⒈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⒉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⒊ 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
⒋ 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
)。棋子儿。⒍ 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⒎ 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⒐ 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⒑ 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⒒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
⒓ 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⒔ 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
⒕ 姓。
son、child、seed
象形:像小孩子在襁褓中
offspring, child; fruit, seed of; 1st terrestrial bran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