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èng
诤
sòng
讼
⒈ 争辨;争论。諍,通“争”。
引《后汉书·徐防传》:“每有策试,輒兴諍讼,论议纷错,互相是非。”
唐李白《赠刘都使》诗:“铜官几万人,諍讼清玉堂。”
清陈鳣《对策》卷五:“然考汉时对策,已有諍讼是非者也。”
争辩诉讼。《后汉书.卷一一.刘玄传》:「王莽末,南方饥馑,人庶群入野泽,掘凫茈而食之,更相侵夺。新市人王匡、王凤为平理诤讼,遂推为渠帅。」也作「争讼」。
诤(諍)
⒈ 谏,照直说出人的过错,叫人改正:诤谏。诤言。诤臣。诤友(能直言规劝的朋友。亦作“争友”)。
⒉ 〔诤人〕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。亦称“靖人”。
⒊ 纷争,争:诤紊(争论是非)。
admonish
形声:从讠、争声
to expostulate; to remonstrate
讼(訟)
⒈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,打官司:讼事。讼案。讼词。
⒉ 争辨是非:争讼。聚讼纷纭。
⒊ 自责:自讼。
⒋ 古同“颂”,颂扬。
bring a case to court、dispute
形声:从讠、公声
accuse; argue, dispute; litig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