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走了之
(1) 什么责任也不负,也不打招呼走了算了
⒈ 谓不顾而去。
引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但萌退志是可以不必的,我亦尚在看看《人间世》,不过总有一天,是终于要‘一走了之’的,现在是这样的世界。”
搁下事情,不负责任的离开。
如:「事情已进行到一半,你怎可一走了之?」
【解释】谓不顾而去。
【出处】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,不过总有一天,是终于要‘一走了之’的,现在是这样的世界。”
【示例】金玉舟《赵匡胤》第二章:“愚兄怎忍心就此一走了之?”
【近义词】绝尘而去、溜之大吉
【语法】一走了之作谓语、宾语;指不负责任。
一
⒈ 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⒉ 纯;专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
⒊ 全;满:一生。一地水。
⒋ 相同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
⒌ 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织。
⒍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
⒎ 乃;竞:一至于此。
⒏ 部分联成整体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
⒐ 或者:一胜一负。
⒑ 初次:一见如故。
⒒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a、an、each、one、per、same、single、whole、wholehearted
指事
one; a, an; alone
走
⒈ 行:走路。走步。
⒉ 往来:走亲戚。
⒊ 移动:走向(延伸的方向)。走笔(很快地写)。钟表不走了。
⒋ 往来运送:走信。走私。
⒌ 离去:走开。刚走。出走。
⒍ 经过:走账。走内线。走后门。
⒎ 透漏出去,超越范围:走气(漏气)。
⒏ 失去原样:走形。走样。
⒐ 古代指奔跑:走马。不胫而走。
⒑ 仆人,“我”的谦辞:牛马走(当牛作马的仆人,如“太史公走走走。”)。
walk、go、pad、track、wend
会意:像人在跑
walk, go on foot; run; leave
了
⒈ 明白,知道:明了。一目了然。
⒉ 完结,结束:完了。了结。
⒊ 在动词后,与“不”、“得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看不了。办得了。
⒋ 与“得”、“不得”前后连用,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:那还了得!
了
⒈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:写完了。
⒉ 助词,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,表示变化,表示出现新的情况:刮风了。
end、finish、know clearly、oversee、settle、understand
象形
之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
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
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; it, him her, them; go 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