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不容变更和删改的法规、典章或经典著作。
用来称誉他人著作有如典范一般。《梁书.卷三五.萧子恪传》:「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,文思深微。命世一出,方悬日月,不刊之典,礼乐之教,致治所成。」唐.牛希济〈褒贬论〉:「以一字称褒贬之意,为千载不刊之典。」也作「不刊之书」。
【解释】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、钦定典制。
【出处】《梁书 萧子云传》:“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,文思深微,命世一出,方悬日月,不刊之典,礼乐之孝,致治所成。”
【示例】以一字称褒贬之意,为千载不刊之典。五代·牛希济《褒贬论》
【近义词】不刊之书
【语法】不刊之典作宾语;指典籍等。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刊
⒈ 斫,消除,修改:刊误(亦作“勘误”)。校(
)刊。不刊之论(喻至理名言)。⒉ 刻:刊石。刊印。刊本。
⒊ 排版印刷:刊行(
)。创刊。刊登。刊载。⒋ 出版物:刊物。报刊。书刊。
print、publication、publish
形声:从刂、干声
publication, periodical; publish
之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
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
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; it, him her, them; go to
典
⒈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:典籍。字典。词典。经典。引经据典。
⒉ 标准,法则:典章。典制。典故(a.典制和掌故;b.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)。典范。典雅。典礼。典型。
⒊ 指典礼:盛典。大典。
⒋ 主持,主管:典试(主持科举考试之事)。典狱。
⒌ 活买活卖,到期可以赎:典卖。典押。典契。
⒍ 姓。
allusion、ceremony、law、standard
会意:从曲、从八
law, canon; documentation; classic, scrip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