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。
唐末五代时,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,兼领数州,称为“支郡”。
⒈ 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。按,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作“枝郡”。
引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迁为御史大夫,请诸侯之罪过,削其支郡。”
颜师古注:“支郡,在国之四边者也。”
⒉ 唐末五代时,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,兼领数州,称为“支郡”。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》:“始, 唐及五代节镇皆有支郡。
引太祖平湖南,始令潭朗等州直属京,长吏得自奏事,其后大县屯兵,亦有直属京官者, 兴元之三泉是也。戊辰,上纳瀚(李瀚 )言,詔邠、寧、涇、原等州直属京,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。”
支
⒈ 撑持,伸出,竖起:支撑。支援。体力不支。
⒉ 受得住:乐不可支。
⒊ 领款或付款:支付。
⒋ 调度,指使:支使。支应。支着儿。
⒌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:总支。支流。支离。
⒍ 〔地支〕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
⒎ 量词:一支笔。
branch、pay、prop up、protrude、raise
收
原为会意
disperse, pay; support; branch
郡
⒈ 古代行政区域,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,从秦代起比县大:郡县。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。
county、eparchy、shire、zillah
形声:从阝、君声
administrative divi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