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á
鞑
lǔ
虏
⒈ 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。 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。
引《警世通言·范鳅儿双镜重圆》:“其时东京一路百姓,惧怕韃虏,都跟随车驾南渡。”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·同盟会的成立》:“以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‘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’为宗旨。”
金人。后泛指外来民族。
鞑(韃)dá(ㄉㄚˊ)
⒈ 〔鞑靼(dá)〕a.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:b.独联体民族之一。
⒉ 〔鞑子〕旧时称蒙古族人。
形声:从革、达声
tatars
虏(虜)lǔ(ㄌㄨˇ)
⒈ 俘获:虏获。俘虏。(a.打仗时捉住敌人;b.打仗时捉住的敌人)。
⒉ 俘获的人。
⒊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。
captive、prisoner
形声:从力、虍(hū)声
to capture, imprison, seize; a pris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