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哀怜;同情。
引《孟子·告子上》“放其心而不知求,哀哉” 汉赵岐注:“不行仁义者,不由路、不求心者也,可哀悯哉!”
唐陆贽《诛李希烈后宥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》:“遐想凋残,实足哀悯。”
清蒋士铨《桂林霜·移帐》:“孙贼是我们的寃家,老爷为何反加哀悯?”
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只有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中,被社会或自然的罪恶力量残害而夭折的人……才值得人们哀悯洒泪。”
哀
⒈ 悲痛:悲哀。哀求。哀叹。哀鸣。哀思。哀鸿遍野(“哀鸿”,哀鸣的大雁;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,流离失所的灾民)。哀艳(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)。
⒉ 悼念:哀悼。默哀。
⒊ 旧时称死去母亲:哀子(a.母丧而父存;b.古称居父母丧的人)。
grief、mourning、pity、sorrow
悲、乐
形声:从口、衣声
sad, mournful, pitiful; pity
悯(憫)
⒈ 哀怜:怜悯。悯恤。悯惜。悯恻。
⒉ 忧愁:悯默。
pity、sorrow
形声、从忄、闵声
pity, sympathize with, grieve f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