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不瞑目
(1) 人死还不闭眼,形容虽死而心犹未甘
⒈ 死了也不闭眼。谓心事未了,死有遗憾。
引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坚传》:“坚曰:‘ 卓(董卓 )逆天无道,荡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县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。’”
《北史·陈元康传》:“及神武疾篤,谓文襄曰:‘ 芒山之战,不用元康言,方貽汝患,以此为恨,死不瞑目。’”
《明史·武大烈传》:“恨母老子幼,死不瞑目尔。”
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支日记》:“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‘戒烟药水’,他大概是死不瞑目的。”
语出《三国志.卷四六.吴书.孙坚传》:「今不夷汝三族,县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。」指人抱恨而死,心有未甘。《三国演义.第一一回》:「君若舍我而去,我死不瞑目矣!」也作「死不闭目」。
【解释】死了也不闭眼。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。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;死不甘心。
【出处】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》:“卓逆天无道,荡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悬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。”
【示例】焦裕禄同志临死前还对前去看望他的同志说:“不改变兰考的面貌,我死不瞑目。
【近义词】抱恨终天
【反义词】心甘情愿、何乐不为
【语法】死不瞑目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死得遗憾。
死
⒈ 丧失生命,与“生”、“活”相对:死亡。死讯。死刑。死囚。死棋。死地。生离死别。死有余辜。
⒉ 不顾生命:死志(牺牲生命的决心)。死士(敢死的武士)。死战。
⒊ 固执,坚持到底:死心塌地。死卖力气。
⒋ 无知觉:睡得死。
⒌ 不活动,不灵活:死结。死理。死板。
⒍ 不通达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
⒎ 过时,失去作用:死文字。
⒏ 极,甚:乐死人。
die、end up、meet one's death、pass away
生、活
会意
die; dead; death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目
⒈ 眼睛:目光。醒目。历历在目。目指气使(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,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。亦作“颐指气使”)。
⒉ 看,视:目语。目论(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)。
⒊ 想要达到的地点、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:目的(
)(亦指箭靶的中心)。⒋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条目。纲举目张。
⒌ 名称:数目。巧立名目。
⒍ 标题:目录。
⒎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,在“纲”以下,“科”以上: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。
⒏ 孔眼:网目。
⒐ 指为首的人:头目。
eye、item、order
纲
象形
eye; look, see; division, top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