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ǔ
补
nà
衲
⒈ 缝补,补缀。
引柔石《为奴隶的母亲》:“一个憔悴异常的乡人,衣服补衲的,头发很长,在他的腋下,挟着一个纸包。”
⒉ 指破旧的僧衣。
引唐戴叔伦《赠行脚僧》诗:“补衲随缘住,难违尘外踪。”
⒊ 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。
引南朝梁锺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遂乃句无虚语,语无虚字,拘挛补衲,蠹文已甚。”陈延杰注:“用事过多,形同补衲,是为文之蠹也。”
补(補)bǔ(ㄅㄨˇ)
⒈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:缝补。补葺。亡羊补牢。
⒉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:弥补。补充。贴补。补习。滋补。
⒊ 益处:不无小补。于事无补。
fill、mend、patch、repair
挖、剜
形声:从衤、卜声
mend, patch, fix, repair, restore
衲nà(ㄋㄚˋ)
⒈ 僧衣。
⒉ 僧人:老衲。
⒊ 同“纳”。
patch up
形声:从衤、内声
mend, sew, patch; line; qui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