滞涩
(1) 不灵活;呆滞
(2) 不流畅;不滑润
⒈ 亦作“滞澁”。
⒉ 苦涩不甘滑。喻心绪无聊不畅快。
引唐孟郊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》诗之二:“昧趣多滞涩,懒朋寡新僚。”
⒊ 阻塞,凝聚不通。
引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·摄法歌》“以指摄针待气至,邪气流行针自轻”注:“凡摄针者,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。随经络上下,用大指爪甲重切之,使正气流行,则邪气不能滞涩,而针下自觉活动矣。”
⒋ 不流畅;不明快。
引明方孝孺《与楼希仁书》:“不能言者,终日口吃吃不能达意,杂乱滞澁,如醉梦中语。”
茅盾《幻灭》二:“街上货车木轮的辘辘的重声,从湿空气中传来,分外滞涩。”
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八:“我总觉得看山比看水滞涩些,情绪很抑郁的。”
滞(滯)
⒈ 凝积,不流通,不灵活:停滞。滞留。滞销。滞空。呆滞。滞产(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)。滞针。滞下(痢疾的古称)。
⒉ 遗落:“此有滞穗”。
sluggish、stagnant
畅
形声:左形右声
block up, obstruct; stagnant
涩(澀)
⒈ 不光滑,不滑溜:轮轴发涩。
⒉ 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:苦涩。这个柿子很涩。
⒊ 文字难读难懂,不流畅:晦涩。生涩。涩讷。
acerbity
滑
形声:从水、声
astringent; harsh; uneven, roug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