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然
(1) 明目张胆,毫无顾忌
⒈ 谓明目张胆,毫无顾忌。
引唐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南村羣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;公然抱茅入竹去,脣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嘆息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有祖先坟塋,县中大姓夺佔做了自己的坟墓,公然安葬了。”
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科诨》:“有房中道不出口之语,公然道之戏场者,无论雅人塞耳,正士低头,惟恐恶声之污听。”
峻青《胶济线上》:“我不禁想起了三月间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二中全会上, 蒋介石公然地进行战争动员,并通过了许多反对共产党的决议。”
⒉ 犹言公开,毫无掩饰。
引唐刘知几《史通·暗惑》:“且退老西河,取疑夫子,犹使丧明致罚,投杖谢愆,何肯公然自欺,诈相策奉?”
宋孔平仲《孔氏谈苑·石学士盐》:“曼卿亦不为人所忌,於是市中公然卖石学士盐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》:“著紫的妇人见思温,四目相睹,不敢公然招呼。”
鲁迅《伪自由书·光明所到……》:“中国监狱里的拷打,是公然的秘密。”
⒊ 犹完全,全然。
引《西游记》第二一回:“那怪道:‘你硬着头吃吾一柄。’ 大圣公然不惧。”
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一幕:“十二年来,我认为无望的希望竟公然达到了!”
⒋ 犹竟然。
引元宫天挺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他道是功成马上无多逊,公然把诗书撇下无劳问。”
清李渔《怜香伴·随车》:“我的亲事不成也罢了,难道公然让他做去不成。”
郭沫若《三诗人之死》:“我突然想起关在玄关里的两位诗人来,我跑去看时,公然不见了!”
无所顾忌,无所隐避。
公
⒈ 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无私。
⒉ 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
⒊ 国家,社会,大众:公共。公安(社会整体的治安)。公众。公民。公论(公众的评论)。
⒋ 让大家知道:公开。公报。公然。
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国周代指“太师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保”;西汉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
⒍ 敬辞,尊称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诸公(各位)。
⒎ 雄性的:公母。公畜。
⒏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:公公。外公(外祖父)。
⒐ 姓。
fair、general、impartial、public、father
母、私、婆
会意:从八、从厶
fair, equitable; public; duke
然
⒈ 对,是:然否。不然。不以为然。
⒉ 以为对,答应,信守:然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然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
⒊ 这样,如此:当然。然后。然则。
⒋ 表示一种语气(a.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然”;b.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然”)。
⒌ 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:显然。忽然。飘飘然。
⒍ 古同“燃”。
but、correct、however、like that、right、so
形声:从灬、声
yes, certainly; pledge, promi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