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求仁得仁
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复何怨。——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⒈ 伯夷叔齐让国远去,耻食周粟,终于饿死, 孔子谓其求仁而得仁,无所怨。后多用为适如其愿之意。
引语本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三》:“真人俯思良久,顾罗生笑曰:‘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復何怨。老夫耄矣,不能驱役鬼神,预人家儿女事。’”
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。语本《论语.述而》:「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」后指如愿以偿。唐.白居易〈答户部崔侍郎书〉:「退思此语,抚省初心;求仁得仁,又何不足之有也?」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卷一七.姑妄听之三》:「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复何怨?」
【解释】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
【出处】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
【示例】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复何怨:老夫耄矣,不能驱役鬼神,预人家儿女事。(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七)
【近义词】如愿以偿
【语法】求仁得仁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如愿以偿。
求
⒈ 设法得到:求生。求成。求知。求索。求证(寻求证据,求得证实)。求实(讲求实际)。求同存异。求全责备。求贤若渴。实事求是。
⒉ 恳请,乞助:求人。求告。求乞。求医。求教。求助。
⒊ 需要:需求。供过于求。
beg、entreat、request、seek、try
供
象形
seek; demand, request; beseech
仁
⒈ 一种道德范畴,指人与人相互友爱、互助、同情等:仁义(a.仁爱与正义;b.通情达理,性格温顺,能为别人着想)。仁爱。仁政。仁人志士(仁爱有节操的人)。仁义礼智(儒家的伦理思想)。仁至义尽。一视同仁(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)。
⒉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:核桃仁儿。
⒊ 姓。
benvolence、humanity、kernel、sensitive
会意:从人、从二
humaneness, benevolence, kindness
得
⒈ 获取,接受:得到。得失。得益。得空(
)。得便。得力。得济。心得。⒉ 适合:得劲。得当(
)。得法。得体。⒊ 满意:得意。扬扬自得。
⒋ 完成,实现:饭得了。得逞。得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⒌ 可以,许可:不得随地吐痰。
⒍ 口语词(a.表禁止,如“得了,别说了”;b.表同意,如“得,就这么办”)。
得
⒈ 必须,须要:可得注意。
⒉ 极舒服,极适意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得了。
得
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:要不得。拿得起来。
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,表示效果或程度:跑得快。香得很。
gain、get、need、obtain、fit、ready for
失
会意
仁
⒈ 一种道德范畴,指人与人相互友爱、互助、同情等:仁义(a.仁爱与正义;b.通情达理,性格温顺,能为别人着想)。仁爱。仁政。仁人志士(仁爱有节操的人)。仁义礼智(儒家的伦理思想)。仁至义尽。一视同仁(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)。
⒉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:核桃仁儿。
⒊ 姓。
benvolence、humanity、kernel、sensitive
会意:从人、从二
humaneness, benevolence, kindn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