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记•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后以“不食周粟”谓清白守节。
⒈ 后以“不食周粟”谓清白守节。
引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於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八七:“这四年里,我受了多少苦,完全为不食周粟!积极的,我没作出任何事来;消极的,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!”
不吃周朝的食物。
【解释】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原指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。指清白守节
【出处】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【示例】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,因为两人曾经议定“不食周粟”,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。(鲁迅《故事新编 采薇》)
【反义词】卑躬屈膝
【语法】不食周粟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有骨气。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食
⒈ 吃:食肉。食欲。
⒉ 吃的东西:食品。粮食。零食。丰衣足食。
⒊ 俸禄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。
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
食
⒈ 拿东西给人吃:食母(乳母)。
食
⒈ 用于人名:郦食其(
)(中国汉代人)。eat、eclipse、food、edible、meal
会意
eat; meal; food;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
周
⒈ 圈子,环绕:周围。周天。周转(
)。周匝(a.环绕;b.周到)。⒉ 普遍、全面:周身。周延。周全。周游。
⒊ 时期的一轮,亦特指一个星期:周岁。周年。周期。周星(十二年)。上周。
⒋ 完备:周到。周密。周详。周正(端正)。周折(事情进行不顺利)。
⒌ 给,接济:周济。
⒍ 中国朝代名:西周。东周。北周。后周。
⒎ 姓。
week、Chou、all、all over、circumference、thoughtful
象形
Zhou dynasty; circumference
粟
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。北方通称“谷子”,去皮后称“小米”:粟子。沧海一粟。
⒉ 古代泛称谷类:重(
)农贵粟。⒊ 姓。
millet
会意
unhusked millet; gra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