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胡哨胡哨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shào

胡哨

拼音 hú shào 注音 ㄏㄨˊ ㄕㄠˋ
拼音 hú shào 注音 ㄏㄨˊ ㄕㄠˋ
结构 (左右结构) (左右结构)
胡哨的意思
词语解释:
1.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锐声音﹐多用作招集的信号。 2.胡闹;胡言乱语。
引证解释:

⒈ 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所吹出的尖锐声音,多用作招集的信号。

明贾仲名《昇仙梦》第三折:“来到这山崦中,兀的胡哨响,有强人来了,可怎了也?”
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只见背后那三隻船又引着十数隻船,都只是这三五个人,把红旗摇着,口里吹着胡哨,飞也似赶来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强盗抛完了苧蔴,已自胡哨一声,转船去了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只见陶三窝起嘴唇,打了两个胡哨,外面又进来两三个大汉,将许吴二人都用绳子缚了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一:“上面的沙云由流动变为飞驰,天空发出了响声,像一群疾行的鬼打着胡哨。”

⒉ 胡闹;胡言乱语。

明孟称舜《娇红记·客请》:“都是你这伙帮閒钻懒奴儕料,逗得大爷呵,歌楼酒馆乱胡哨。”
明沉璟《桃符记》第二折:“喒两个显妖邪,索使些花胡哨,他那里气昂昂仗剑提刀。”

国语词典:

撮起嘴唇或以大拇指和食指,捏著嘴唇吹出的尖锐声音。多用作召集的信号。

网络解释:

胡哨

  • 解释:撮口作声,或用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出的声响,多用作共同行动或招集伙伴的信号。俗称打胡哨。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hú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胡(鬍)hú(ㄏㄨˊ)

    ⒈  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
    ⒉  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黄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
    ⒊  乱,无道理:胡来。胡闹。胡吹。胡言乱语。

    ⒋  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胡不归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
    ⒌  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胡须。

    ⒍  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胡。”

    ⒎  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 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

    ⒏  姓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carelessly、recklessly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月、古声

    English

    recklessly, foolishly; wildly

    读音:shào

    基本字义

    shào(ㄕㄠˋ)

    ⒈  巡逻,警戒防守的岗位:哨兵。哨卡(qiǎ ㄑㄧㄚˇ)。哨所。岗哨。放哨。

    ⒉  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,历代标准不一。

    ⒊  一种小笛:哨子。

    ⒋  用口吹出的高尖音:口哨儿。

    ⒌  鸟叫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chirp、sentry post、whistle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口、肖声

    English

    whistle, blow whistle; chirp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