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口白舌
(1) 〈方〉指说瞎话,胡言乱语
(2) 犹言是非
⒈ 古代迷信谓主口舌争讼的恶神。旧俗多于端午节书帖悬门以禳之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说·菩萨蛮》:“又是五月五日到, 可常取纸墨笔来,写下一首《辞世颂》:‘……五月五日午时书,赤口白舌尽消除。五月五日天中节,赤口白舌尽消灭。’”
宋周密《武林旧事·端午》:“又以青罗作‘赤口白舌’帖子,与艾人竝悬门楣,以为禳禬。”
⒉ 平白无故。
引《广陵潮》第二五回:“我敢是没有真凭实据,赤口白舌枉説人家的?”
言语恶毒或说惹是非、不吉利的话。《京本通俗小说.菩萨蛮》:「五月五日午时书,赤口白舌尽消除。」《野叟曝言.第二八回》:「今日要祭祖哩,休得赤口白舌的,罚那毒誓!」也作「红口白舌」、「赤口毒舌」。
【解释】赤:火红色。形容言语恶毒,出口伤人。
【出处】唐 卢仝《月蚀》诗:“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,贪向何人家,行赤口毒舌,毒虫头上却吃月,不啄杀。
【示例】今日祭祖哩,休得赤口白舌的,罚那毒誓。(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二十八回)
【近义词】赤口毒舌
【语法】赤口白舌作宾语、定语;指言语恶毒。
赤
⒈ 红色,比朱色稍暗的颜色:赤血。赤字。
⒉ 真诚,忠诚:赤诚(极其真诚)。赤忱。赤子(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胆忠心。
⒊ 空无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
⒋ 裸露:赤脚(光脚)。
bare、loyal、red
会意
red; communist, 'red'; bare
口
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
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港口。
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⒌ 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
gob、jaws、meatus、mouth、ora、orifice、ostium、scoop、stoma、stomata
心
象形
mouth; open end; entrance, gate
白
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:白色。白米。
⒉ 明亮:白昼。白日做梦。
⒊ 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
⒋ 纯洁:一生清白。白璧无瑕。
⒌ 空的,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
⒍ 没有成就的,没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说。
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:白吃白喝。
⒏ 陈述:自白。道白(亦称“说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
⒐ 与文言相对:白话文。
⒑ 告语:告白(对公众的通知)。
⒒ 丧事:红白喜事(婚事和丧事)。
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:白字(别字)。
⒔ 政治上反动的:白匪。白军。
⒕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白族。白剧。
⒖ 姓。
white
黑、文、红、皂
象形
white; pure, unblemished; bright
舌
⒈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:舌头。舌耕(a.指读书勤奋;b.旧时学者授徒,依口说谋生,好像农夫耕田得粟)。唇枪舌剑。
⒉ 语言辩论的代称:舌战(激烈议论)。
⒊ 像舌头的东西:帽舌。火舌。
⒋ 铃或释中的锤。
⒌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。
lingua、tongue
象形
tongue; clapper of bell; KangXi radical 1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