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修饰言辞、文辞。
引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合譬饰辞聚众也,是终始本末不相坐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:“故论衡者,所以銓轻重之言,立真伪之平,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。”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江南閭里閒,士大夫或不学问,羞为鄙朴,道听涂説,强事饰辞:呼徵质为周郑,谓霍乱为博陆。”
⒉ 托辞掩饰。
引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夫先主之举用太子,数年之积也,臣乃何言之敢諫,何虑之敢谋!非敢饰辞以避死也。”
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文》:“国之得丧,如日月之蚀焉,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。”
⒊ 指虚浮不实之辞。
引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时冬月未尽二旬,而相心疑云寃,狱有饰辞。”
颜师古注:“饰辞,假饰之辞,非其实也。”
饰(飾)
⒈ 装点得好看:装饰。修饰。
⒉ 装饰用的东西:首饰。银饰。
⒊ 装扮,扮演角色:饰演。
⒋ 假托,遮掩:饰辞。粉饰。掩饰。文过饰非。
act the role of、adorn、decorations
形声
decorate, ornament, adorn
辞(辭)
⒈ 告别:告辞。辞诀。辞行。辞世。辞别。
⒉ 不接受,请求离去:辞职。辞呈。
⒊ 躲避,推托:不辞辛苦。辞让。辞谢。推辞。
⒋ 解雇:辞退。
⒌ 同“词”。
⒍ 优美的语言:辞藻。修辞。
⒎ 讲话;告诉:“请辞于军”。
⒏ 文体的一种:辞赋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diction、phraseology、take leave
会意:从舌、从辛
words, speech, expression, phra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