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ěng
讽
sòng
诵
⒈ 背诵。
引《周礼·春官·瞽蒙》:“讽诵诗,世奠繫。”
郑玄注:“讽诵诗,谓闇读之不依咏也。”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孔子纯取周诗,上采殷,下取鲁,凡三百五篇。遭秦而全者,以其讽诵,不独在竹帛故也。”
《南史·文学传·任孝恭》:“精力勤学,家贫无书,常崎嶇从人假借,每读一遍,讽诵略无所遗。”
章炳麟《国故论衡·文学总略》:“古之言文章者,不专在竹帛讽诵之间。”
⒉ 朗读;诵读。
引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﹝田鹏鸞﹞年十四五,初为閽寺,便知好学,怀袖握书,晓夕讽诵。”
明海瑞《兴革条例·礼属》:“讽之读书者,非但开其知觉而已,亦所以沉潜反覆而存其心,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陶亢德》:“大札与《人间世》两本,顷同时拜领,讽诵一过,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。”
背诵而熟记之。
讽(諷)
⒈ 不看着书本念,背书:讽诵(抑扬顿挫地诵读)。讽咏。
⒉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:讽刺。讽谏(不直指其事,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)。讽喻(一种修辞手法,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)。讽一劝百。
mock
形声:从讠、风声
recite, incant; satirize
诵(誦)
⒈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:诵读。背诵。诵诗。
⒉ 称述,述说:“王之为都者,臣知五人焉,知其罪者,惟孔距心,为王诵之”。
⒊ 诗歌:作诵(作诗)。
⒋ 怨谤。
read aloud、recite
形声:从讠、甬声
recite, chant, repe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