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原谓互赠礼品,后引申指送礼,贿赂。
引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
晋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六》:“至其后世,不能以德而勤于法,故有吹毛求疵,詆欺无限,桃李之馈,集以成事。於是家无全行,国无廉夫,上下相循,法不能止,而仁义之风替矣。”
明归有光《河南策问对二道》:“而杜林亦讥后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,吹毛求疵,詆欺无限,桃李之馈,集以成罪。”
【解释】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原谓互赠礼品,后引申指送礼,贿赂。
【出处】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
【示例】明·归有光《河南策问对二道》:“吹毛求疵,诋欺无限,桃李之馈,集以成罪。”
【语法】桃李之馈作主语、宾语;指送礼。
桃
⒈ 落叶小乔木,品种很多,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有短绒毛,味甜,有大核,核仁可入药:桃儿。桃李(喻所教的学生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实至名归,尚事实,不尚虚名)。世外桃源(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)。
⒉ 形状像桃子的:棉桃儿。
⒊ 指核桃:桃仁。桃酥。
⒋ 姓。
peach
形声:从木、兆声
peach; marriage; surname
李
⒈ 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李。李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⒉ 姓。
⒊ 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称。
会意:从木、从子
plum; judge; surname
之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
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
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; it, him her, them; go to
馈(饋)
⒈ 进献,进食于人:“凡王之馈,食用六谷”。
⒉ 泛指赠送:馈赠。馈遗(
)。馈送。馈献。make a present of
形声:从饣、贵声
offer food superior; send gif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