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用竹简书写,用皮绳编缀称“韦编”。
泛指古籍。
⒈ 古代用竹简书写,用皮绳编缀称“韦编”。
引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絶。”
后以“韦编”借指《易》。 唐杨炯《<王勃集>序》:“每览韦编,思弘大《易》。”
唐许浑《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》诗:“紫霄峯下絶韦编,旧隐相如结韈前。”
自注:“元君旧隐庐山学《易》。”
⒉ 泛指古籍。参见“韦编三絶”。
引唐周弘亮《除夜书情》诗:“还伤知候客,花景对韦编。”
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慈训》:“今汝萤火曾亲,蠹书堪读,可将玉管,从事韦编。”
田北湖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始点漆於韦编,继操刀於简版。”
韦,熟皮。韦编指古代未发明纸前,用竹简书写,然后用皮绳编联成册。后作为书籍的代称。
韦(韋)
⒈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:韦编三绝(喻读书刻苦)。
⒉ 〔韦伯〕磁通量实用单位,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。
⒊ 姓。
形声
tanned leather; surname; simplified form of KangXi radical number 178
编(編)
⒈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:编结。编织。编扎。
⒉ 按一定的原则、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:编排。编目(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)。编次。编年。编订。编配。编码。
⒊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、报刊、广播电视节目等:编写。编译。编审。编修。编纂。编印。
⒋ 创作:编剧。编导。
⒌ 捏造:编瞎话。
⒍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:正编。续编。简编。
plait、edit、organize
形声:从纟、扁声
knit, weave; arrange; compi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