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武双全
(1) 能文又能武,这两方面的造诣都很深
⒈ 犹言文武全才。
引元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一折:“自幼学得文武双全。”
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二回:“世间那里有这样好的一个文武双全的女人?”
老舍《全家福》第一幕:“文武双全,横是快作元帅了!”
文才和武功俱备,才能特出。
【解释】文:文才;武:武艺。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
【出处】《旧唐书·李光弼传》:“蕴孙、吴之略、有文武之才。”
【示例】此人姓姜,名维,字伯约,天水冀人也;事母至孝,文武双全,智勇足备,真当世之英杰也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三回)
【近义词】文武全才、能文能武、允文允武、文武兼备
【反义词】不文不武
【语法】文武双全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能文能武。
文
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⒉ 刺画花纹:文身。
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⒏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⒐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⒑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⒓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⒔ 掩饰:文过饰非。
⒕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⒖ 姓。
character、civil、gentle、language、paint over、writing
白、武
象形
literature, culture, writing
武
⒈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,与“文”相对:武装。武器。武警。武林。武坛。武生。武旦。武丑。武净。武举。
⒉ 勇猛,猛烈:英武。威武。武断。武士。武夫。
⒊ 半步,泛指脚步:步武。踵武。行(
)不数武。⒋ 姓。
fierce、military、valiant、wushu
文
会意
military; martial, warlike
双(雙)
⒈ 两个,一对:一双鞋。双杠。双重(
)。双方。双管齐下。双豆塞聪(耳被堵塞,一无所闻)。双瞳剪水(形容眼珠的清澈)。智勇双全。盖世无双。⒉ 偶,与“单”相对:双数。双号。
⒊ 加倍的:双料。双份。
⒋ 姓。
both、double、even、twin、two
单
原为会意
set of two, pair, couple; both
全
⒈ 完备,齐备,完整,不缺少:齐全。完全。智勇双全。求全责备。
⒉ 整个,遍:全部。全国。全民。全神贯注。全心全意。
⒊ 都:代表全来了。
⒋ 使不受损伤:保全。
⒌ 姓。
complete、entirely、full、whole
齐、都
会意:从人、从王
maintain, keep whole or inta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