贤良方正
(1) 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。汉文帝二年下诏“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”,被选中后授予官职。贤良方正科目自此始。唐宋也设贤良方正科
⒈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。始于汉文帝。被举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。如表现特别优秀,则授予官职。 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。名称时有不同,性质无异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。
引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及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者,以匡朕之不逮。”
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“应制举贤良方正、能直言极諫科,对策高等,授河阴县尉。”
明归有光《三途并用议》:“国初用人,有徵聘,有经明行修,有人材,有贤良方正,有才识兼人,有楷书,有童子诸科。”
清薛福成《应诏陈言疏》:“诚法圣祖、高宗遗意,特举制科,则非常之士,闻风兴起。其设科之名,或称博学鸿词,或称贤良方正,或称直言极諫,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。”
汉制郡国举士的科目之一。选拔文墨才学之士,魏、晋、唐、宋皆沿之。
【解释】贤良:才能,德行好;方正:正直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方正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。
【出处】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【示例】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,也有写着“贤良方正”的,也有写着“孝悌力田”的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)
【近义词】贤才君子
【语法】贤良方正作宾语、定语;指有才有德的人。
贤(賢)
⒈ 有道德的,有才能的:贤明。贤德。贤能。贤良。贤惠。贤淑。贤哲。贤人。圣贤。礼贤下士。
⒉ 敬辞,多指行辈较低的:贤弟。贤侄。贤契(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)。
a worthy person、virtuous、worthy
形声:上形下声
virtuous, worthy, good; able
良
⒈ 好:良好。善良。良辰美景。良知良能(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、不学而能的、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)。良莠不齐。
⒉ 很:良久。良多趣味。用心良苦。
⒊ 诚然,的确:“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”。“以为犬良我友”。
⒋ 姓。
fine、good、good people、very
会意
good, virtuous, respectable
方
⒈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方形.长方形
⒉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:方根。平方。开方。
⒊ 人的品行端正:方正。方直。
⒋ 一边或一面:方向。方面。
⒌ 地区,地域:地方。方志。方言。方物。方圆。方隅(边疆)。方舆(指领域,亦指大地)。
⒍ 办法,做法,技巧:方式。方法。教导有方。贻笑大方。
⒎ 种,类:变幻无方。仪态万方。
⒏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、剂量和用法:药方。
⒐ 违背:方命。
⒑ 正在,正当:方今盛世。方兴未艾。
⒒ 才,刚刚:方才。如梦方醒。
⒓ 量词,多指一立方米:土石方。
⒔ 量词,用于方形的东西:几方石章。
⒕ 姓。
direction、power、side、square
圆
象形
a square, rectangle; a region; local
正
⒈ 不偏斜,与“歪”相对:正午。正中(
)。正襟危坐。⒉ 合于法则的:正当(
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规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厉色。拨乱反正。⒊ 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确。正义。正气。
⒋ 恰好:正好。正中(
)下怀。⒌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:他正在开会。
⒍ 两者相对,好的、强的或主要的一方,与“反”相对,与“副”相对:正面。正本。
⒎ 纯,不杂:正色。正宗。正统。纯正。
⒏ 改去偏差或错误:正骨。正误。正音。正本清源。
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:正方形。
⒑ 指失去电子的,与“负”相对:正电。
⒒ 大于零的,与“负”相对:正数(
)。⒓ 姓。
正
⒈ 〔正月〕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。简称“正”,如“新正”。
correctitude、just、positive
反、邪、负、侧、歪、倒、副、偏
指事:上面是符号表示方向,下面是止(足)
right, proper, corre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