羡余
(1) 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来定期送给皇帝的各种附加税
⒈ 盈馀;剩馀。
引三国蜀诸葛亮《将苑·击势》:“粮食羡餘,甲兵坚利。”
唐颜真卿《柳恽西亭记》:“邑宰李清请而修之,以攄众君子之意。役不烦费,财有羡餘。”
宋司马光《言拣兵上殿札子》:“方今天下安乐无虞,而府库之积,随得随散,曾无羡餘。”
⒉ 唐以后地方官员以赋税盈馀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。
引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二》:“淮南节度使杜亚等皆徼射恩泽,以常赋入贡,名为羡餘。”
唐白居易《重赋》诗:“繒帛如山积,丝絮似云屯,号为羡餘物,随月献至尊。”
《宋史·食货志下一》:“时又有元丰库,则杂储诸司羡餘钱。”
《明史·食货志三》:“世宗时, 闽广进羡餘,户部请责他省巡按岁一贡献如例。”
⒊ 清代州县在正赋外还增征附加额,这部分收入除去实际耗费和归州县官吏支配的以外,其馀的解送上司,名为羡馀。
引清顾炎武《钱粮论下》:“於是正赋之加焉十二三,而杂赋之加焉或至於十七八矣。解之藩司,谓之羡餘。”
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乾隆元年,豁免广东屯田羡餘,因除各省军田额外加徵例。”
盈余的赋税。
羡
⒈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:贪羡。羡慕。羡妒。艳羡。临渊羡鱼。
⒉ 有余,余剩:余羡。“以羡补不足”。
⒊ 姓。
admire、envy
原为会意
envy, admire; praise; covet
余(餘)
⒈ 我:“余将老”。
⒉ 剩下来的,多出来的:剩余。余粮。余兴。余悸。余孽。节余。余生。余荫(指前人的遗泽,遗留的庇荫)。余勇可贾(gǔ)(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)。
⒊ 十、百、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:十余人。
⒋ 后:“劳动之余,欢歌笑语。”
⒌ 农历四月的别称。
⒍ 姓。
beyond、I、more than、over、remaining、surplus
缺
形声:从人、舍省声
I, my, me; surname; surpl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