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g
象
wèi
魏
⒈ 古代天子、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,亦叫“闕”或“观”,为悬示教令的地方。
引《周礼·天官·太宰》:“正月之吉,始和,布治于邦国都鄙,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,使万民观治象,挟日而敛之。”
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象魏,闕也。”
贾公彦疏:“郑司农云:‘象魏,闕也’者, 周公谓之象魏,雉门之外,两观闕高魏魏然, 孔子谓之观。”
唐杨炯《少室少姨庙碑》:“太微营室,明堂布政之宫;白兽苍龙,象魏悬书之法。”
清钱谦益《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》:“参报待以削草,象魏用为县书。”
⒉ 借指宫室,朝廷。
引晋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云观变为狐兔之藪,象魏化为虎豹之蹊。”
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入兵万乘之国,顿戟象魏之下。”
宋苏轼《上太皇太后贺正表》:“臣职守江湖,心驰象魏。天威咫尺,想闻清蹕之音。”
清顾炎武《雒阳》诗:“象魏云常紫, 龙池水自清。”
象
⒈ 哺乳动物,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,多产在印度、非洲等热带地区,门牙极长,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:象牙。象牙宝塔(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、艺术家的小天地)。
⒉ 形状,样子:形象。景象。气象。现象。想象。象征。万象更新。象声。象形。
as、elephant、shape、imitate、seem、look as if
象形:像大象之形
elephant; ivory; figure, image
魏
⒈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:魏阙(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,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,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)。
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北部、陕西省东部、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。
⒊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。
⒋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:北魏。魏碑(北朝碑刻的统称)。
⒌ 姓。
形声:从鬼、委声
kingdom of Wei; sur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