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āo
萧
shāo
梢
⒈ 萧条;凄凉。参见“萧骚”。
引南朝梁江淹《待罪江南思北归赋》:“木萧梢而可哀,草林离而欲暮。”
元萨都剌《元子游戏竹木》诗:“萧梢瘦竹卧疎雨,槎枒老树悬春风。”
清严允肇《穆陵关》诗:“萧梢谷风起,岧嵽林光含。”
萧(蕭)
⒈ 即“艾蒿”。
⒉ 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然。萧瑟。萧索。萧飒。萧森。萧骚。萧疏。萧条。
⒊ 〔萧萧〕a.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;b.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萧萧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
⒋ 〔萧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萧萧”。
⒌ 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
desolate、dreary
形声:从艹、肃声
common artemisia; dejected
梢
⒈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:树梢。末梢。梢头。梢林。
⒉ 末尾:眉梢。收梢。
⒊ 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。
⒋ 古同“艄”,船舵尾。
梢
⒈ 像圆锥体的形状。
⒉ 柱形物体的横剖面向一端面逐渐缩小的形式。
end、tip
形声
pointed tip of something long like a branch; rud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