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萧飒萧飒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xiāo

萧飒

拼音 xiāo sà 注音 ㄒ一ㄠ ㄙㄚˋ
拼音 xiāo sà 注音 ㄒ一ㄠ ㄙㄚˋ
结构 (上下结构) (左右结构)
萧飒的意思
词语解释:
1.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。
2.萧条冷落。
3.稀疏;凄凉。
4.萧洒自然。
引证解释:

⒈ 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。

唐陈羽《湘妃怨》诗:“商人酒滴庙前草,萧颯风生斑竹林。”
宋王安石《次韵酬朱昌叔》之六:“长以声音为佛事,野风萧颯水潺湲。”
清纳兰性德《唐多令·雨夜》词:“萧颯不堪闻,残妆拥夜分。”

⒉ 萧条冷落。

唐杜甫《相从歌赠严二别驾》:“成都乱罢气萧颯, 浣花草堂亦何有。”
宋王安石《金陵怀古》诗之三:“山水寂寥埋王气,风烟萧颯满僧窗。”
清狄亿《菩萨蛮》词:“萧颯不胜情,孤鸿三两声。”

⒊ 稀疏;凄凉。

唐李白《飞龙引》之二:“下视瑶池见王母,蛾眉萧颯如秋霜。”
宋陆游《独立》诗:“白髯萧颯一愚公,独立濛濛细雨中。”
元郝经《巴陵女子行》:“诗成泪尽赴江流,蛾眉萧颯天为愁。”

⒋ 萧洒自然。

唐白居易《画竹歌》:“嬋娟不失筠粉态,萧颯尽得风烟情。”

国语词典:

秋风劲瑟。

网络解释:

萧飒

  • 萧飒,汉语词汇。
  • 拼音是xiāo sà
  • 释义:1、萧条冷落;萧索。还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;稀疏;凄凉;
  • 2、人名(1953—)女,小说家。原名萧庆余。江苏南京人。1953年3月4日生于台湾省台北市。台北女师专毕业后,于台北县积德国小执教,又考入淡江文理学院(淡江大学前身)夜间部中文系攻读两年,后因恋爱而退学。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xiāo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萧(蕭)xiāo(ㄒ一ㄠ)

    ⒈  即“艾蒿”。

    ⒉  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然。萧瑟。萧索。萧飒。萧森。萧骚。萧疏。萧条。

    ⒊  〔萧萧〕a.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;b.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萧萧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

    ⒋  〔萧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萧萧”。

    ⒌  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desolate、dreary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艹、肃声

    English

    common artemisia; dejected

    读音:sà

    基本字义

    飒(颯)sà(ㄙㄚˋ)

    ⒈  〔飒戾〕清凉的样子,如“游清灵之飒飒兮,服云衣之披披”。

    ⒉  形容风声:秋风飒飒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风、立声

    English

    the sound of the wind; bleak; melancholy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