腥膻
(1) 腥而膻的味道
⒈ 亦作“腥羶”。亦作“腥羴”。
⒉ 难闻的腥味。亦比喻人间丑恶污浊的现象。
引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山林之中非有道也,而为道者必入山林,诚欲远彼腥膻,而即此清浄也。”
南朝梁沉约《需雅》诗之三:“终朝采之不盈掬,用拂腥羶和九穀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七二回:“那长老闻了一闻,见那腥膻,不敢开口。”
清唐孙华《憎蝇》诗:“但知逐腥羶,偏能变黑白。”
郭沫若《恢复·血的幻影》:“绵绵的春雨,你洗不尽这大地的腥膻。”
⒊ 指肉食。
引《梁书·文学传下·刘杳》:“天监十七年,自居母忧,便长断腥羶,持斋蔬食。”
唐徐夤《溪隐》诗:“絶却腥羶胜服药,断除杯酒合延年。”
清方文《赠于息庵先生》诗之一:“垂老岂能忘战伐,长斋不忍近腥羶。”
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以饮食为例》:“欧美之人所饮者浊酒,所食者腥膻,亦相习成风。”
⒋ 旧指入侵的外敌。
引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九九引唐郑处诲《刘瑑碑》:“天寳末, 犬戎乘我多难,无力御姦,遂纵腥羶,不远京邑。”
明姚茂良《精忠记·应诏》:“率百万之师,决千里之胜,扫荡腥羶,殄灭无遗,庶可以雪国家之耻。”
清谭嗣同《治言》:“吾中国帝王之土,岂容溷以腥羴!”
欧阳予倩《梁红玉》第三场:“我也是北方人,有家难返,何日里,雪国耻,扫荡腥膻?”
牛、羊肉刺鼻的气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