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山名。古谓日没之所。又名崦嵫山、弇兹山。参阅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。
引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周穆王西巡狩,越崑崙,不至弇山,反还。”
张湛注:“日入所也。”
《穆天子传》卷三:“天子遂驱,升于弇山,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,而树之槐,眉曰:‘ 西王母之山。’”
郭璞注:“弇,弇兹山,日入所也。”
⒉ 园名。在江苏省太仓县,为明王世贞所筑。因以为王世贞的别称。参见“弇州”。
引清钱谦益《<王贻上诗集>序》:“学古而贋者,影掠沧溟、弇山之賸语,尺寸比拟,此屈步之虫,寻条失枝者也。”
弇
⒈ 覆盖,遮蔽:“弇日为蔽云”。
⒉ 承袭:“法舜禹而能弇迹者邪?”
⒊ 深:“其器宏以弇”。
⒋ 狭:弇中(狭道)。
会意
cover over, hide; narrow-necked
山
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峦。山川。山路。山头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来风满楼(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)。
⒉ 形状像山的:山墙(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。亦称“房山”)。
⒊ 形容大声:山响。山呼万岁。
⒋ 姓。
hill、mountain、jebel
象形:像山峰绵延之形
mountain, hill, pea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