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地名。 春秋楚番邑, 秦置番县,汉改鄱阳县。今改波阳县,在江西省东北部。 《史记·楚世家》“吴復伐楚,取番” 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《括地志》:“饶州鄱阳县,春秋时为楚东境, 秦为番县,属九江郡。
引汉为鄱阳县也。”
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鄱阳暴謔,中酒而作。”
刘逵注:“鄱阳人俗性暴急。”
明李梦阳《豆莝行》:“鄱阳十日路断截, 庐山百姓啼寒饿。”
⒉ 指鄱阳湖。
引明徐祯卿《彭蠡》诗:“茫茫彭蠡口,隐隐鄱阳岑。”
阳(陽)
⒈ 明亮。
⒉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,与“阴”相对:一阴一阳谓之道。阴阳二气。图形:⚊(U+268A)。
⒊ 指“太阳”:阳光。阳面。阳历。向阳。夕阳。
⒋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(多用于地名):衡阳(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)。洛阳(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)。
⒌ 温暖:阳春。
⒍ 外露的,明显的:阳沟。阳奉阴违。
⒎ 凸出的:阳文图章。
⒏ 关于活人的:阳间(人世间)。阳宅。阳寿。
⒐ 带正电的:阳极。阳电。阳离子。
⒑ 男性生殖器:阳痿。
⒒ 古同“佯”,假装。
⒓ 姓。
in relief、male genitals、open、overt、positive、this world
阴
原为形声:从阝、日声
'male' principle; light; sun